文峰天后宮,又稱文峰宮,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區(鎮海街道辦文獻社區)文獻路中段329號,古譙樓以東100米處,以其面對鳳凰山文峰而得名。
文峰宮的前身是宋代白湖順濟廟,元代興化地方官將白湖順濟廟遷入城內善俗鋪原水陸院的山門地。宮建成於元至正十四年(1354),是興化地方長官春秋祭典、朔望行香的官廟,聲名顯赫。
清嘉慶八年(1803),興化知府馬夔陛於主殿右側,建三代祠奉祀媽祖三代神主;清嘉慶二十三年(1818),興化府協鎮徐慶超集合資改建三代祠;1938年,在三代祠右側建成梳妝樓。1920年、1946年文峰宮周圍兩度發生火災,該宮竟安然無恙,堪稱奇跡。
宮於1953年被莆田縣百貨公司改造為文峰宮百貨公司;20世紀90年代,成立宮董事會,由文獻居委會居民陳美英任董事長,于1993年研究決定先租給百貨公司。開始組織信眾及社會各界人士捐資贖回並重修,1998年開光;2010年,在市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支持下,由現任管委會主任陳鷺玲主持重建。
文峰宮主要建築物三代祠、梳妝樓,主體建築面寬5開間26.50米,進深27.79米,建築面積700平方米,占地總面積450平方米,坐北朝南。2011年9月,在三代祠對面(隔著文獻路)建成新殿一座,建築面積100平方米。附屬建築另有拜亭等。
宮主祀神天上聖母,宮內共有媽祖神像8尊。其中三代祠的神龕上供奉著白湖廟創建時期的媽祖像——宋代木雕夫人像,像高72釐米,圓形彩雕,身著霞帔鳳袍,胸前彩鳳依稀可見,腰系玉帶,頭梳高髻(宋代夫人髻),面容圓滿豐潤,神態質樸慈祥。這尊媽祖像原來安放在白湖順濟廟,元至正十四年(1354)隨白湖順濟廟遷到原來的文峰宮主殿,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。
主要配祀神有:千里眼、順風耳、晏公、朱使者等。
宮內三代祠壁嵌著清嘉慶年間的兩通石碑是重要文物。一為清嘉慶八年(1803)立的《敕封天后聖三代列聖殿宇肇建碑記》;二為清嘉慶二十三年(1818)立的《天后宮三代祠碑記》。文峰宮三代祠及梳妝樓、元代石柱和兩通石碑、宋代木雕夫人像均得以保存,這些都是研究媽祖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。
宮重要對聯有:“萬里平安功昭滄海,千秋順濟績著文峰”;“粵三代有秩斯祜,惟我後無忝所生”;“閏中再毓媧皇聖,海內如歆大禹歌”。
宮中還有經書兩冊(木刊印),抄本簽譜一冊,宮志一冊,和天妃顯聖錄一冊等其他書面文字資料。
宮於1993年被授予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,2009年被授予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。近年來的重大活動,主要有:2000年,由臺灣大甲鎮瀾宮組織2000多人到湄洲島謁祖進香時,第一站到文峰宮進香並駐蹕於此;2006年迎來臺灣媽祖聯誼會組織的到湄洲進香團7000多人;2008年舉行的“天下媽祖回娘家”,文峰宮作為協辦單位,當天海內外媽祖神像駐蹕文峰宮;2011年舉行的臺灣148家宮廟到湄洲島謁祖進香活動,文峰宮作為協辦單位,臺灣百家宮廟媽祖神像駐蹕於此;2012年,在兩岸千家媽祖宮廟大聯誼活動期間,文峰宮與中華媽祖文化研究院、臺灣中華現代國畫研究學會聯辦《兩岸媽祖聖跡書畫暨媽祖貢品聯展》,影響較大。文峰宮的許多民俗現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如供品、三獻禮,還有花筵、齋筵等。
文峰天后宮每隔5年到湄洲祖廟進香一次,每年前往賢良港天后祖祠進香一次,回來時沿途繞境,巡安布福,時間為兩天,人數千人以上;(1)正月初五至初九五天祈年活動。正月元宵、廿九晚上舉行踩街、遊燈、點燭山,排齋筵等活動,祈求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。另每逢三月廿三慶媽祖誕,九月初九媽祖升天紀念日,(2)每年舉媽祖,中元普渡,下元普渡。都要設醮建壇,祈求媽祖賜福。
|